“砰!”
听到这里,李掌柜猛地一拍桌子:“他娘的!早知道就不该为了省那点钱去仙桃县!就该去宁远县的!”
陈掌柜笑眯眯地拍了拍李掌柜的肩膀:“兄弟,这次咱们就认了,下次行商走宁远县,缴纳的银子是多了点儿,可没有人敲诈勒索,反而能省钱,你说是不是?”
李掌柜的遭遇不是个例,仙桃县、浑河县,以及上京县都有这种情况发生。
唯独宁远县是个例外。
林枫与赵勤,一个为了政绩,一个为了营造宁远卫,当真是下了狠手。
这就令原本贪便宜去其他两个县的商贾,在半个月后大规模向宁远县合流。
当初林枫向南宫婉做的保证,夸下的海口,正逐渐成为现实。
辽东商贸繁荣,宁远县成为了其中最大的获益者。
从六月末边贸重开,到七月末,整个宁远县的边关收取的关税税银,一跃达到了两万七千两,且还有持续走高的趋势。
由此,宁远卫建造坞堡、武装三大营的财政危机,终于迎刃而解。
景泰元年,八月,三清山。
八月的江南燥热不安,而三清山内却格外清凉。
三清山内,一处雅致别院,被大乾的羽林军周全保护着。
临近黄昏,十几人推着赶着马车,慢悠悠地朝别院走来。
“停!”
为首的青年喊了一声,快步走向门口。
“校尉大人!”
他向一个将官打扮的人点头哈腰行礼。
“这是您要的东西。”
他解开包袱,毕恭毕敬地给了将官。
“两壶好酒,两只烧鸡,还有一斤酱肉。”
校尉接过包袱,满意地笑了:“常三,你小子办事儿倒是利落,这么快就把东西送来了。”
“走吧,带着本官去检查一下这次物资。”
三清山是个好地方,山清水秀风景如画。
可山里毕竟是山里,闭塞得很,物资全靠着外面输送进来。
常三就是办这件差事的人,原本采买物资是羽林军要亲力亲为的事情。
可他们哪里受得了经常上山下山的辛苦?
守好秦王就好,其他的何必亲力亲为?
经过一番挑选,掮客常三成了帮他们代买物资的人。
常三为人稳重,机灵,手脚也干净利落,很得校尉大人的喜欢。
“校尉大人您看,这边是肉食,这边是蔬菜,还有辽东的大米,您上次说江南的米不好吃,小人特意去买了辽东的。”
常三如数家珍一般诉说着物资:“还有一些常用的草药,这三清山里面夏季湿气重,大人您与兄弟们都能用得上。”
校尉听得满面笑容:“你小子行啊,有心了!将这些东西全都送进去吧!”
常三连连点头,吆喝着人将东西全部送进去。
进入了别院,常三轻车熟路地捧着一个锦盒,前往别院深处的院子里。
院门外,守着一队精干的羽林军。
“站住!”
即便不是第一次见眼前的青年,羽林军还是将锦盒内外全都检查了一遍。
常三小心翼翼地说道:“军爷,这是殿下上次要的砚台、狼毫笔。”
羽林军检查完锦盒,又将常三的上上下下全都检查了一番,确认无误后才放他进去。
“进去吧!快去快回!”